為慶祝濟南大學建校73周年,科研平臺黨委特此舉辦校慶月學術活動,舉辦多場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學術報告,具體活動安排如下:
1. Wiley系列材料科學期刊的論文出版
報告人: 徐廣臣博士,張曉雨博士
報告時間:10月15日 上午9:00
報告地點:濟南大學逸夫樓 A111
邀請人: 劉宏教授。周偉家教授
報告人簡介:
徐廣臣 博士
Wiley中國物理科學主任 (Wiley北京辦事處)
2011 年 9 月加入Wiley,擔任北京工業大學助理編輯,獲得博士學位(材料科學),并擔任助理教授 1 年。他一直擔任《small》和《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的副主編,也為材料科學內部編輯組合中其他期刊的快速增長和成功做出了貢獻,如《Advanced Science》。2017年初,作為副主編,成功創辦《small》的第一本姊妹雜志-《small methods》。他還為中國內部編輯團隊提供領導和管理。
電子郵件: gxu@wiley.com
張曉雨 博士
雜志出版經理,高級科學編輯(Wiley上海辦事處)
張曉雨從山東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18年在華東師范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在2020年加入Wiley之前,曾在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美國)擔任功能基因組學博士后研究員。他目前是期刊出版經理及高級科學編輯,負責與中國大學和社會合作管理期刊。
電子郵件:bzhang@wiley.com
當前競爭激烈的研究環境,研究經費日益有限,這為科學家營造了一種“發表或消亡”的生態,即以研究文章的數量而不是質量來評判科研成果,導致部分工作沒有很好的展示成果的先進性,以及獲得更為廣泛的傳播。本報告簡要介紹了科學出版業的當前趨勢和挑戰、一些道德考慮、出版商和作者如何互動和相互影響,以及出版領域如何轉型。主要介紹如何為您的論文選擇合適的期刊,并從編輯和審稿人的角度探討一下文章發表,以及發表后增強所研究內容展示度的形式。
2. 納米多孔金屬催化材料
報告人:丁軼 天津理工大學
報告時間:10月15日 上午 10:50
報告地點:濟南大學 逸夫樓 A111
邀請人:劉宏教授,徐彩霞教授
報告人簡介:
丁軼教授,1998和2001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并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05年博士畢業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05-2014年在山東大學工作,2015年調入天津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并參與建設新能源材料與低碳技術研究院。主要從事納米多孔金屬材料應用基礎研究:發展了脫合金和表面調控技術,開拓了納米多孔金屬、合金及氧化物材料新體系;發展了高時空分辨表征技術,揭示了其特殊的組織結構及界面特性;針對新能源技術對結構功能一體化電極的需求,探索了其在高效能源存儲與轉化方面的應用。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國家百千萬人才;承擔國家級項目20余項,2018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50余項,被引用15000余次,個人H指數68。
3. 中紅外激光自變頻技術研究與展望
報告人:于永吉 長春理工大學
報告時間:10月16日 上午 9:00
報告地點:濟南大學 逸夫樓 A111
邀請人:劉宏教授,孫德輝副教授
報告人簡介:
于永吉,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春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創新人才、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準相位變頻激光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委員,中國兵工學會、吉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主要從事“中紅外激光技術”應用基礎研究與工程研制,發表相關SCI檢索論文35篇,主編出版學術著作1部,獲授權發明專利23件,軟件著作權1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裝備發展部共用技術預研等國家級、省級項目12項,研究成果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國兵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報告摘要:
波長3~5μm波段的中紅外激光在分子光譜學、污染監測、燃燒場診斷、生物醫療以及國防光電對抗等眾多領域均有著重要應用需求。近年來,伴隨應用需求的不斷拓展,中紅外激光器件的構架小型化與多波長輸出逐漸廣受關注。報告以報告人所在團隊近年來在實現中紅外激光自變頻方面的研究進展為背景,重點介紹基于增益離子Nd摻雜鈮酸鋰超晶格材料的基頻光控制,高效率自變頻單光參量振蕩熱管理、多光參量振蕩形成結構設計與能量場調控,從應用角度對多波長中紅外激光自變頻技術進行了展望。
歡迎廣大師生前來參加!